廣東省2023-2024年度平均月薪為9100元,同比增長5.8%,與全省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5%以上的態勢基本一致;金融業薪酬依舊領先,廣東制造業“壓艙石”“頂梁柱”作用日漸凸顯……
近日,廣州人才集團及下屬南方人力資源評價中心、廣州市人才研究院、廣州網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廣州人力資源服務協會開展廣東省薪酬調查分析,正式發布《2023-2024年度廣東省薪酬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以行業為主線,對廣東省9個地區、17個行業的典型職位薪酬數據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客觀地反映每一行業不同地區的薪酬水平與構成,為企業洞察自身薪酬水平與行業/地區薪酬水平間的差異、了解不同崗位職級間的薪酬差異、把握薪酬動態與發展趨勢、研判員工對薪酬的心理期望提供客觀翔實的決策參考依據。
同時,《報告》對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各上市企業正式發布的高管薪酬整體情況進行分析,并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職位的高管薪酬水平作專業解讀,為上市企業高管薪酬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廣東省2023-2024年度平均月薪為9100元
全省薪資增幅與經濟預期走勢基本一致。根據報告,廣東省2023-2024年度平均月薪為9100元,同比增長5.8%,與全省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5%以上的態勢基本一致。從分位值來看,較低分位值同比增幅高于較高分位值,即低收入群體薪酬增長更加明顯,勞動者收入分配差距呈收窄趨勢,側面反映出全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一定成效。
從構成來看,全省薪酬以固定工資為主,固浮比接近6:4,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基本工資、加班加點工資占比均下降1個百分點,績效工資占比增長2個百分點,可見企業進一步強化了績效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
近五年來,廣東省平均月薪年均增長4.6%,與GDP年均增幅(5.9%)基本同步。其中,2020年受疫情沖擊企業生產經營壓力顯著加大,全省薪酬增長態勢放緩,增幅同比收窄1.4個百分點。
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穩企惠企政策效應不斷釋放,企業快速回歸常態化經營軌道,全省薪酬增幅持續回升,2021年、2022年增幅同比分別提高2.3、1.9個百分點。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全省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項推動經濟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不斷推出,經濟運行將整體好轉,有基礎、有條件保持逐步回升趨勢,助推全省薪酬持續穩定增長。
廣深薪酬水平保持領先,佛山增長勢頭強勁。從區域來看,珠三角地區薪酬總體水平較高,其中深圳、廣州尤為突出,分別以12300元、11300元的平均月薪領跑全省,這與廣東著力推動廣深“雙城聯動”發展新格局有較大關聯。
珠海、佛山位列第二梯隊,平均月薪分別為9300元、9000元。中山、東莞位列第三梯隊,平均月薪分別為8100元、7600元。湛江、韶關、汕頭位列第四梯隊,平均月薪分別為7300元、7100元、7000元。
與去年相比,深圳薪酬增速全省第一,同比增長7.2%,增幅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其次是廣州、珠海、佛山、東莞,同比增長在6%~7%之間。再次是中山、韶關,同比增長5%左右。湛江、汕頭較低,同比增長不足4%。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薪酬水平漲幅逐年擴大,這與統計局公布的城鎮就業人員工資水平漲幅逐年提升的趨勢保持一致。隨著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的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更加完善,全省薪酬水平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金融業薪酬依然遙遙領先,廣東制造業“壓艙石”“頂梁柱”作用日漸凸顯。從行業來看,金融業,互聯網、軟件、IT服務和信息傳輸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平均月薪位列前三,分別為21400元、15800元、12700元;住宿和餐飲業、紡織服裝和服飾制造業、家政服務業平均月薪較低,分別為5500元、6200元、6400元。
與去年相比,汽車制造業,電子商務業,設備制造業,互聯網、軟件、IT服務和信息傳輸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產品制造業,醫藥和生物工程制造業平均薪酬增長較為明顯,分別為8.3%、8.0%、7.8%、7.8%、7.6%、7.1%,其中四個行業為制造業,可見廣東制造業“壓艙石”“頂梁柱”作用日漸凸顯;而房地產業、建筑業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行業薪酬增長持續放緩,同比分別增長2.8%、3.1%。
各類企業薪酬穩中有升,民企漲薪最為明顯。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薪酬水平最高但增長放緩,平均月薪為11600元,同比增長5.4%,增幅比去年略降0.4個百分點。外資企業薪酬居中但增長較快,平均月薪為9300元,同比增長6.5%,增幅比去年提高1.7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薪酬水平較低但增速最高,為8000元,同比增長7.0%,增幅比去年下降1.8個百分點。
近年來,民營企業薪酬水平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這與政府陸續出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相關政策舉措,促使民營企業迅速壯大、對經濟貢獻逐年提升有關。據悉,截至2022年底,全省實有民營企業(含個體工商戶)1571萬戶,居全國首位,實現逾6萬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貢獻全省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
大中型企業薪酬優勢顯著,市場主體規模穩步擴大。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型企業薪酬水平更具競爭力,平均月薪分別達到10700元、9600元,同比分別增長5.7%、6.6%,增幅同比分別收窄1.6個、0.3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薪酬水平相對較低,分別為8300元、7000元,同比分別增長5.4%、6.0%,增幅同比分別增長0.1個、1.5個百分點。從數據來看,不同規模間企業薪酬水平仍然具有一定差距,但差距有所收窄。
高學歷人才薪酬優勢顯著,人才總量聚集效應凸顯??傮w來看,廣東省職工薪酬水平與學歷、工作年限均呈正相關關系,即職工的學歷越高、工作年限越長,平均薪酬水平越高。
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歷、工作10年及以上的職工平均月薪達到30200元,是高中及以下學歷、工作0-1年的職工的6.7倍,較去年6.4倍有所擴大。
從薪酬趨勢來看,高學歷職工的薪酬漲幅更為明顯,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歷職工的平均薪酬同比分別增長7.8%、7.2%,可見廣東省愈發重視高學歷、高素質人才,逐漸加大對這類人才在薪酬分配方面的傾斜力度,這與廣東省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步伐加快、對高端人才需求旺盛有較大關聯。
2022年度上市企業高管平均薪酬為99.40萬元
2022年度上市企業高管薪酬增長總體放緩,較低分位數增速明顯領先。2022年度上市企業高管平均薪酬為99.40萬元,同比增長4.07%,增幅同比下降2.04個百分點。從分布水平來看,上市企業高管平均薪酬(99.40萬元/年)是P50(71.64萬元/年)的1.39倍,與2021年的1.40倍相比基本持平;P90(185.03萬元/年)是P10(29.59萬元/年)的6.25倍,與2021年的7.01倍差距相比有所縮窄。
具體來看,分位數越高,增幅越小,P10、P25、P50、P75、P90同比分別增加15.23%、7.71%、4.94%、4.84%、2.79%,可見高管薪酬差距逐步縮窄。
地區間薪酬格局保持不變,東北、西北地區高管薪酬增長顯著。從地區分布來看,各地區高管薪酬水平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華南地區上市企業高管薪酬依然處于領先地位,平均年薪為115.51萬元/年,同比增長0.78%;華北地區保持第二,平均年薪為105.93萬元/年,同比增長2.90%,增幅較去年相比有所放緩;西南地區仍位居第三,為98.14萬元/年,同比增長4.91%,增幅與去年基本一致;東北地區與西北地區的薪酬水平雖然在地區中排名靠后,但增幅較高,分別為7.30%、7.07%。
從省/自治區/直轄市情況來看,平均年薪突破百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數量與去年持平,共計7個,分別是西藏(162.11萬元/年)、內蒙古(141.61萬元/年)、上海(122.95萬元/年)、廣東(117.67萬元/年)、北京(111.08萬元/年)、天津(110.08萬元/年)、福建(100.48萬元/年)。其中西藏和內蒙古的增幅顯著,分別達到26.43%、24.41%;去年躋身百萬的重慶和云南今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降幅分別為9.31%、19.28%。
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寧夏(-26.71%)、云南(-19.28%)、河北(-12.32%)、重慶(-9.31%)、吉林(-5.29%)、廣西(-2.43%)、江西(-0.25%)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呈現同比下降趨勢外,其他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平均年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金融業高管薪酬持續領跑,采礦業增幅較大躋身前列。從行業來看,金融業高管薪酬仍處于優勢地位,達到161.71萬元/年。除金融業外,年平均薪酬突破百萬的行業還有房地產業(124.05萬元/年)、衛生和社會工作(123.58萬元/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17.27萬元/年)、批發和零售業(114.32萬元/年)、采礦業(112.88萬元/年)。
排名靠后的三個行業分別為住宿和餐飲業(47.24萬元/年)、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69.56萬元/年)、農、林、牧、漁業(69.81萬元/年)。從趨勢來看,全體行業中采礦業同比增幅最高,達到19.44%,使其成功躋身薪酬百萬行列;除住宿和餐飲業(-28.98%)、房地產業(-14.36%)、金融業(-13.0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17%)4個行業的薪酬水平出現下降外,其余行業的薪酬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