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廣東省港澳辦指導,中山市港澳事務局、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中山市三鄉鎮人民政府主辦的“同心逐夢·灣區共融”粵港澳臺青年愛國主義教育沉浸式戲劇《鄭家夜宴之秀峯家塾》,將在鄭觀應故里——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上演。本劇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劇情融入鄭觀應愛國情懷、慈善思想,為中山及內地港澳臺同胞帶來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情感體驗。觀眾可通過參與《鄭家夜宴之秀峯家塾》沉浸式演出,在歷史人物故事與真切現實場景中“穿越”,在回望歷史和感受當下的鮮明對比中,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內核,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鄭觀應,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偫鶴山人,1842年生于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晚年定居澳門,1922年卒于上海招商公學宿舍。他是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之一的理論家、思想家、教育家、實業家和慈善家。鄭觀應一生中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海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等一系列重大的歷史屈辱事件,他懷揣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痛定思痛之余,尋求實業救國、慈善救國之路,并辯證地分析中國落后的根源,提出全面改革的大膽設想。1894年,其驚天巨著《盛世危言》出版發行,是醫治當時中國思想的良藥書籍,廣受民眾歡迎,先后重印20余次。鄭觀應畢生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國夢,被譽為“晚清全面看世界第一人”,他積極投身于洋務運動,興辦教育,與國人守望相助,滿懷慈善情懷,扶貧濟弱。
中山與澳門歷史同源,文化同根,地緣人緣相近。研究、傳承和弘揚香山文化,可促進兩地的經濟文化合作,促進廣大海外香山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家鄉、祖國的眷戀,增強香山文化、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