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頻道
非學科校外培訓怎么管?中山已明確!
——《中山市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管理規定(試行)》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3-10-19 來源:中山日報


   ▲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校區環境富有藝術韻味。


   ▲科技教育公司為學生們展示機器人跳舞。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雙減”決策部署,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校外培訓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范非學科類校外教育培訓行為,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以及中山市科學技術局等九部門聯合制定了《中山市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定》)?!豆芾硪幎ā纷?023年10月8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

1.《中山市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管理規定(試行)》的出臺主要基于什么背景?

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稱“雙減”政策)以來,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培訓得到有效規范管理,但面向中小學生(含3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以下稱“非學科培訓”)問題凸顯,全國普遍存在主管部門不清、資質不全、培訓行為不規范、培訓質量良莠不齊等多種問題。

為規范非學科培訓,2022年下半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科技廳分別聯合廣東省教育廳制定了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類別非學科培訓機構的設置標準和審批流程指引(含辦事指南)。2022年12月底,《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出臺,對全面規范非學科培訓提出了諸多明確的意見。為全面規范中山市的非學科培訓行為,切實維護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權益,市教育和體育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中山市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稱“《管理規定》”)。

2.《管理規定》的管理范圍是什么?

根據《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的規定,《管理規定》將“面向中小學生(含3-6歲兒童)”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納入規范管理范圍。

3.《管理規定》將面向3-6歲兒童開展校外培訓的行為納入規范管理范圍,是否意味著仍可審批面向3-6歲兒童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否?!半p減”政策要求“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也即,雖然不能再審批新的面向3-6歲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但原已審批的以及未取得許可仍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行為仍要被規范管理。

4.《管理規定》對其“管理范圍”作了哪些排除性規定?

職業技能類教育培訓、學科類教育培訓、成人教育培訓,以線上方式實施的非學科類培訓,面向中小學生(含3—6歲兒童)提供校外托管或托育服務,均不適用《管理規定》。

5.如何區分“非學科類”與“學科類”校外培訓?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教監管廳函〔2021〕3號)規定“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的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6.中小學校均開設體育、音樂、科技勞動等課程 ,為什么將這三類課程列入非學科培訓?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教監管廳函〔2021〕3號)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7.如何界定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根據《廣東省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審批流程指引(試行)》(粵教監管函〔2022〕12號)的規定,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是指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實施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教育機構,其培訓內容或項目應當與中小學課程或升學、考試無關??蓮乃膫€方面把握:一是服務對象須為中小學在校學生;二是培訓內容為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等非學科;三是培訓內容或項目與中小學課程、升學、考試無關;四是屬于利用非財政性經費舉辦的民辦教育機構。

8.什么是體育類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

《廣東省體育局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的通知》(粵體規〔2022〕3號)所稱“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是指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以傳授和提升體育技能為目的,開展體育指導、培訓和訓練的民辦教育機構。

9.什么是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的通知》(粵科規范字〔2022〕9號)所稱“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是指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圍繞科學普及,開展以提升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培養科學精神等為目標的科技創新活動與科學體驗活動的民辦教育機構。

10.什么是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 <廣東省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的通知》(粵文旅人〔2022〕129號) 所稱“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是指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從事器樂、聲樂、舞蹈、戲曲戲劇、美術(含繪畫、書法、篆刻、雕塑、設計等)類課程培訓服務的民辦教育機構。

11.《管理規定》是如何劃分部門職責的?

《管理規定》從三方面明確了部門職責:一是劃分了同一行業市鎮兩級部門職責;二是劃分了同一層級的許可(統籌)部門、相關主管部門和其他配合部門的職責;三是從行政審批、日常管理、無證辦學查處等角度劃分了部門職責。

12.教育部門聯合體育、科技、文化等部門審批是出于何種考慮?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門類較多,行業屬性突出,《廣東省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審批流程指引(試行)》(粵教監管函〔2022〕12號)明確要求由教育部門會同科技、文化、教育三大部門審批,由三大部門向教育部門提供專業審核意見,這也是《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認可的兩種審批模式之一。

《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是文化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部門。市教體局已經合法程序,將審批權委托下放給各鎮街政府,由各鎮街教體文旅局(或行政審批局)負責實施審批。結合我市實際,在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中,由鎮街教育主管部門受理申請,會同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等部門對培訓人員應具備的相關專業條件、場地設備、培訓課程設置等提出專業審核意見,再由鎮街教育部門作出許可決定并發證。我市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明晰部門職責,便于提高行政審批和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13.無證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監管職責如何劃分?

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四條以及《教育部 中央編辦 司法部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規范管理的意見》(教監管〔2022〕1號) 等相關規定,未取得《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便實施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公安、民政或市場監管等部門查處。

根據我市改革要求,市教體局行政處罰權已轉移給市市場監管局。鎮街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后,行政處罰權由市市場監管局下放給鎮街政府(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局是承接部門)。鎮街教育行政部門在市教體局委托授權范圍內,開展日常管理。若鎮街教育行政部門在行政檢查中發現無證經營違法線索可能受到行政處罰的,應將違法線索及時移交給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局,由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局實施行政處罰。

14.在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規范管理中,鎮街市場監管部門負有哪些職責?

鎮街市場監管部門主要負責營利性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登記管理,開展價格行為、廣告宣傳、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查處,并參與校外培訓綜合治理。

15.非學科類和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有哪些不同?

按照《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的規定,非學科培訓機構與學科類機構一樣,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相比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增加了“不得一次性收費超過5000元”的規定,而且無須執行政府指導價。

16.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賬戶有何要求?

省級部門制定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僅規定了一種類型的預收費監管賬戶類型——預收費資金托管專用賬戶。如果培訓機構采用“先上課,后付費”模式,無須接受預收費資金監管。

17.關于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進校園,國家有哪些規定?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規定,進入校園開展課后托管服務的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必須在全國校外監管平臺白名單之內。

18.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國家有哪些規定?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規定,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競賽應在國家和省規定的競賽白名單之列,競賽結果不得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或考試加分的依據。舉辦白名單內賽事的機構,應向屬地教育主管部門報備。

19.中小學??梢詤⑴c非學科培訓嗎?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教監管〔2022〕4號)均明確規定“中小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非學科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

20.《管理規定》確立了哪些制度,有何意義?

本文件一是明確劃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審批和管理職責,落實省“教育會同科技、文化、體育部門審批,根據三大部門專業審核意見審批發證”的精神。由于鎮街教體文旅局集教育、文化、體育管理職能于一身,因此,本《管理規定》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審批程序僅作出方向性指引和原則性規定,未對教體文旅局內部教育、文化、體育部門之間辦理程序做出具體規定。二是明確非學科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運營日常管理要求,包括培訓材料、培訓內容、人員資質、價格和預收費、黨的建設等方面。三是重申國家規范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配套改革措施,明確學校是教書育人主陣地,強調了非學科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校園、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堅持素質教育導向等基本原則。四是明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審批發證工作機制、證書規范管理要求。五是明確監管管理尤其是無證經營查處的工作機制?!豆芾硪幎ā返某雠_,對于規范我市非學科培訓行為,切實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含3-6歲學齡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較大積極意義。

記者 林燕英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
欧美18videosex性欧美以前丨欧美xxxx丰满熟妇综合自拍区丨东京热久久无码DVD一二三区丨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网站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